在12月5日,蔚来与江淮签订了一项总价值约为31.6亿元的收购协议。根据协议,蔚来将收购江淮第一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设备和资产。这一收购行动将为蔚来扩大生产规模、提升产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,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。
蔚来和江淮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6年,彼时双方约定“由江淮代工生产蔚来的产品”,这也是之前蔚来车型屁股上会印有“江淮”LOGO的原因。
不过蔚来显然不满足于此,所以才会鼓捣出这次的收购。业界预计,此次收购完成后,蔚来和江淮的合作代工历史将结束,以后,蔚来新车屁股上再也不会有“江淮”俩字了。
当然,根据李斌的说法,此举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:“蔚来汽车如果完全自己制造,成本会降10%”。
收购协议签订当天,外界也同步关注到了蔚来汽车今年第三季度财报。财报显示,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收入总额环比增长117.4%,同比增长46.6%。
与财报亮眼数字相对应的,是蔚来对自身发展的悲观情绪。
上个月,李斌在蔚来内部信里发表了对品牌发展的看法,他提到“虽然今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”。紧接着,蔚来就裁员了。
据悉,此次裁员波及的范围较广,外界预估涉及员工超2600人。戏剧的是,前段时间有蔚来员工披露“为保工作买了台ET5,但仍然被裁”,消息一度登上热搜。
从外部环境来看,蔚来这几年一直在跑马圈地,如今发展受阻,搞结构优化也正常。
这并不是蔚来第一次遭遇危机,早在2019年,李斌就调侃自己是“躺在ICU里的人”,不过那时天佑李斌,先是合肥国资委伸出援手,后是蔚来销量节节攀升,综合作用下,蔚来重新活了过来。
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蔚来的毛利率只有8%,虽然比上一季度高了不少,但和去年同期13.3%的水平相比,差距仍在。
对此,官方的解释是“车辆利润有所调整”。
而在研发方面,蔚来正处于高位冲锋阶段,这其中包括“换电站的建设和维护”、“手机业务NIO Phone”、“芯片”、“电池”等。一系列待办事项,让蔚来的开支有增无减,这一点财报里也有体现:第三季度蔚来的销售、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3.1%,环比增长26.3%。
坏消息是,蔚来的收获期尚未到来,比如那三款电池,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推迟发布了。至于前段时间中东土豪的及时输血,以及跟长安、吉利的换电业务合作,这些都很难在短期内转变成实际收益。
更坏的消息是,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加速洗牌,比亚迪成了名副其实的“一哥”,理想、小鹏等也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,只有蔚来深陷在价格战的泥潭里,预期的年度销量目标,蔚来至今只完成了一半多。
对李斌来说,无论收购江淮还是裁员,都算不上绝对意义上的好事或坏事,充其量不过是向上突围过程中的一小步,在愈发内卷的竞争里,蔚来需要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,李斌可能会面临无牌可打的尴尬局面。由于蔚来其他新产品的消息尚不明确,而其二品牌“阿尔卑斯”的首款车型也刚刚完成试制,因此如何讲述后续的故事,李斌自己可能也没有清晰的思路。2019年已经过去,此刻的李斌或许对这一年充满怀念。
雪缘塑业专注于汽车塑料紧固件开发加工!
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EMAIL:yyy@sharozen.com